今年3月, Google豪掷2500万美元,打败了以亚马逊为首的12家竞争对手,从ICANN手中拍得了顶级域名.app,一举创下今年域名的最高交易记录。此前, 在.buy顶级域名争夺战中,亚马逊砸460万美元抢赢了Google。“域名已不是技术问题,也不仅是知识产权问题,而是上升到了企业的战略问题。”世界经理人集团CEO丁海森提醒企业,要把域名纳入战略高度来考虑。 关于业界的域名大战,除了外国巨头之间的激烈竞争, 本土公司也一直没有闲着。在腾讯还是一只“小企鹅”的1999年,他们因oicq.com域名的问题被美国在线(AOL)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。 2000年,美国法庭判腾讯归还oicq.com域名,马化腾不得不暂时启用新域名tencent.com,并最终买下了qq.com域名,腾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安全落地。 然而,吃到了苦头的腾讯后没有吸取教训,在数年后的“微博大战”中再次痛失先机。2010年起,五大门户网站都看上了新兴的微博市场,纷纷画圈占地。其中,以资历最老的新浪和拥有数亿QQ用户为后盾的腾讯之间的争夺最为激烈。当时双方对于炙手可热的名人资源,频频互挖墙脚,腾讯一度有赶超之势。不过新浪手里有张王牌,他们早已经暗地里购买了weibo.com域名。还没等双方“最终对决”,新浪就甩出了这张王牌,并正式更名“微博”,输赢当场就定下了。 2013年,阿里巴巴和购龙科技之间一场关于haitao.com(海淘)的域名官司引人瞩目。为了实现对海外市场的野心,阿里通过打造天猫国际、淘宝全球购等,试图打造出一个集海外购物、跨境支付的综合平台,唯独缺的就是haitao.com这个域名。最后法院驳回了阿里巴巴的诉讼请求,海淘网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。如今,域名之争愈来愈热闹,也愈来愈惨烈,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公司最为核心的利益。 丁海森说,域名是数字时代最重要的互联网资产,与有形资产使用时间越长折旧越多相反,域名使用时间越长,认知度越高,也就越值钱。用简单易记而与企业品牌相关联的词或词组作域名,不但使企业的品牌传播事半功倍,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。从跨国企业看,微软、苹果、Google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,其管理者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域名管理和保护,将其置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加以考虑。 “域名有时比CEO更重要!”数字时代,CEO的个人品牌越来越剥离于企业品牌,而域名作为企业网络上的“标识”,与品牌营销却越来越密不可分。域名已经成为品牌的标识,而非仅仅是网站的入口。丁海森认为,品牌正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,在互联网上积累自己的品牌资产,而域名是品牌数字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。域名称就像是虚拟世界中的门牌号码,愈是珍稀、热门的域名,其价值往往也愈高。 丁海森说,“实体世界里,大家喜欢炒楼炒地皮;在虚拟世界里,域名被誉为虚拟地产,吸引愈来愈多的投资人和投机客”。据悉丁海森还担任万维资本的创始人,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天使投资机构,拥有2000多个精品域名,除数字域名114.com之外,还拥有top.com、city.com、line.com、brand.com等英文单词域名,xinhua.com(新华)、renmin.com(人民)、dajia.com(大家)、huaren.com(华人)等双拼域名,以及chinamoney.com(中国理财)、chinamedia.com(中国传媒)、chinaguide.com(中国指南)、chinafood.com(中国食品)等中国概念域名。 一个命名恰当、简捷易记的域名,是企业网站迈向成功的第一步。随着移动互联浪潮的兴起,不少人认为域名的重要性正在下降。可现实恰恰相反,域名的争夺是愈发激烈。二维码是流行的营销工具之一,但它不通过人脑识别和记忆,完全依赖手机,对创建品牌是没有帮助的;APP不需要域名,但客户端下载多了,必然会给手机或电脑造成资源浪费。商号和商标是传统的标识,互联网时代不仅需要标识,更需要标识与外界的互动,而域名正是这“标识“与外界的“连接”和桥梁。
|